/周佰志

     太極拳任何宗派都講究養生,並以養生做為主要的必修內在功夫。養生明白的說法就是養炁生血1,因為炁血為性命健康的根本,如果能使炁血兩旺,則人身必然是精神飽滿、體力充沛、營衛2盈實、疾病難侵,健康而長壽。但要養生功夫有所成就,也須要有適當的飲食營養,規律的生活作息,淡薄的七情六欲與平和安定的心情、清明的神智同作配合,才能生養、厚積、增益而日新又新。

    養生以精力(體力)為本,以心神為主持者,以心肺為輔佐助力,必先讓身體端正而放鬆,讓心念平靜而後用專注的心神或觀或想(下)丹田的開合吐納,才會有成效。養生炁血,分開來講,養炁宜令其活動遍及全身內外,養血要求心念平靜七情六欲不發,因而中正安舒成養生的第一要件,加上太極拳術為運用沉轉的作為和以柔克剛的方法與人來往對應,使中正安舒更加重要。且,心血是依從心肺功能來往於大小血脈,若不將身心放鬆是不易順暢的,神炁則依於丹田開合吐納,由經絡送達全身各處,其主要運行幹道為任督二脈,若身心不放鬆暢通是要不到的。因此,各宗派的太極拳、內家拳,乃至練氣功的人都把中正安舒當作養生至寶。

   本人曾先習靜坐返觀養生於曾金祿先師,且遵曾師囑咐修習太極拳,進而拜投徐憶中老師門下,習練鄭子太極拳廿餘年,此間亦常研佛經道書、拳經論著述,所以對養生之道稍知根本,茲概述中正安舒的作法、目的與效用於下文,提供太極拳同好後進做為參考,並樂見大家能精益於養生,說明如下:

     「中」:指身形能得站立如中字,不偏不倚輕鬆而自然的直立,讓意炁安定在身體中心(即丹田)。俾利益於神炁上下貫串能如意快捷,也利於身體的鬆沉,讓身心內外相合於丹田吐納,甚至與天地相應合併於一炁3內外使人因得「一」(炁)而至神明(人得一以神)(註4),又因不會用意不是太極拳,想要得「中」必須先運用一個意念上升於頭頂,接著運用意念放鬆身心有如以頭懸身,同時用意念向下放鬆崑崙穴(腳後跟凹陷處),向上豎起玉枕(頭後骨彎下處),將身體重量前移到湧泉穴(腳心),即彎曲腳踝使腳掌平貼地面,讓湧泉穴通透入地接得地力;此舉有讓天門穴(出生後頭蓋骨最後接合處)、泥丸宮(上丹田、基底腦,神炁的收藏與作用中心)、膻中穴(中丹田,胸前雙乳中間的心窩處,炁息收藏處),丹田(下丹田,炁的生養造化處、行運中心,因可以無限量生養聚合,故稱作炁海)及湧泉穴五處上下虛擬串直,成為「磨轉心不轉」所喻之「心」(即轉動身軀的軸心)以便利於丹田吐納、脊樑曲伸、地力開合與行炁周身以及蓄勁發勁。

 

    「正」:心念靜淨、神炁專注丹田,身體重心穩定,身形四平八穩。是在得「中」之後用意將胸前背後由頭到腳,全身筋肉關節的緊張力量放開,並以意引領鬆落的重力平均集向湧泉穴、深沉入地,目的在使意炁能落地生根,再而借地力厚積反彈到手,才能由手釋勁,此勁是太極拳的反彈勁(另一種勁是拉弦放箭的彈放勁)。「正」字有身形平正穩重,用勁均勻可待機待勢的意涵,因為丹田內炁與地炁能否穩定平衡相接以成就中定相當重要,如可做到,身形自然不會有凹凸傾仰現象。

     中與正應當要一體運用,能夠做到中正一體才可能有安舒的運用與成效,中正就是立如平準,有中正身形轉動起來才能活似車輪;能保持中正,肢身舉動(轉動)才能輕靈,意炁才能上下貫串,丹田的意炁才能鼓盪,神炁才能斂蓄化發如意,才符合祖師爺「無使有缺陷處」(指轉圈圓滿)、「無使有凹凸處」(指身形不扭曲)、「無使有斷續處」(指意炁圓活相續不斷)的要求。

     「安」:是安神守中,將心神安住在丹田氣海,是練拳養生的根本方法,至重至要。由於丹田氣海是炁的生、養、行、運中心,炁的生養運行都須經由丹田的開合吐納操作,所以炁(意)沉丹田就是安神守中。易經把守中比喻為「既濟」,言明心火須下就丹田練化精水才會有炁生成。守中更是儒釋道修聖、成佛、全真的至道關鍵。儒家的中庸學說、大學之道,都在說明守中的方法與效益,雖不明說守中有修仙的玄妙,但說可以節制七情六欲,精益於養生,要人守中但求盡人事聽天命。佛家以禪定為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的基礎修練,根本作為講「正法眼藏」、「住於無住」也是守中,六祖更說「不動是(心)不動,元(炁)不是不動」。道家則把全真修為分為三大階段目標,依次是「煉精化炁、練神併炁、練神(併炁)返虛」,但都始終不能離開守中。守中養生要守到能綿綿相續,時時能斂神養炁,才能分分積厚,乃可成就效用。所以祖師爺張真人明示神宜內斂(丹田),鄭宗師要人莫忘丹田(養炁),並說務使心息相守於丹田,都再再提醒守中為至要的養生法。千萬要記得守中是太極拳的根本,忘失了,一切拳術作為的效益會減少乃至失卻。

 

    「舒」:指能以意運炁,撐伸舒展周身筋肉骨節,除了必須有深厚的內炁外,尚須向地借力,才能由下向上撐開脊樑、手足的骨節,令全身炁力貫串,動作上是先鬆沉讓意念深入腳心,其舉動則為丹田收縮吐炁,使炁能貫串脊樑手足末端,所以才有「氣合形開」及「有氣則無力、無氣則純剛」的說法。舒字也是發化釋勁的意思,但如果炁力不足時則宜提起精神(採取主動)運用注意力及體力,所以有「意在精神不在氣」的說法。舒字另一層的義涵,主要是在使內炁能運遍全身各處,用以補充內炁日常的消耗,所以說養炁宜動而令其充沛到周身。鄭宗師對這層訓練要求說:內炁要積聚到能撐豎脊樑,平時則要練習「不時以頭頂天」,實在是切入微妙的至言。

 

    總之,中正安舒對生養行運內炁相當重要,是拳術十三勢每勢所必須,否則一切引進、牽動、走化、發蓄都會成為空談,沉轉也不能圓滿應用,更無法談及曲伸開合、吞吐收放,也難求聽勁能入於階級神明,更何況遠大的全真至道。

 

    人身難得,道法難聞,學太極拳要有深厚的因緣福分,才有機緣引領,否則必然會聽而不聞、視而不見,興趣缺缺。希望後進同好千萬堅持,切莫半途而廢,只因為炁旺則血旺,血旺則生神,神行則炁隨,有一分練習就有一分積疊,有萬次練習就有萬次練習的效果;炁直養而無害,雖多取而天地不以為貪。太極拳的養生是否得力全靠自己恆心毅力,功夫火候一到妙用自然彰顯。如果能夠仔細體會太極拳是入道法門,能悟得張真人的深心,我們又何妨依拳而向上一着,同時覓取久視長生5

 

    特以本文祝賀宜蘭縣東海太極拳學社開創,並祝各位社員同道拳技養生日日精進。

 

    鄭子門人         嘉志  謹筆

 

1:炁,依丹田混同精氣神而化生,屬人為稱後天炁,易經以下三爻表後天炁的虛實。

2:營衛,營是營活身體的炁,由水穀精微攝取充滿於心血。衛是衛炁,防禦疾病邪氣侵身的炁,由營氣轉化而來,現代稱內分泌、免疫力。

3:一炁,天地未開前已有的混沌鴻濛之炁,天成自然法爾本然是萬物的生機;儒稱本性;釋稱佛性;道稱先天一炁,易經以上三爻表先天炁的虛實。

4人得一以神,有二義,一言人欲得先天一炁當要以自己心神去會合煉聚;另則說人能得一炁,自然能入於神智清明,是由煉精化炁、還精補腦所故也。

5:久視長生,有二義,一指長壽,二指斂神內觀丹田,養生愈久則內炁愈長愈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Staichi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